三月的選讀感想都還沒有動筆,四月就悄然來臨,且現已漸漸來到尾聲。因為對於這個月份讀的書和對生命的體悟都非常深,所以容我先把四月的感想寫出來。
2021年四月對我來說是失去的月份。自從月初的太魯閣號事件將我的朋友以及其他四十多名旅客的生命帶走以後,我就陷入低潮久久出不來。剛好這個月我看的幾部電影和書,恰巧都是和「失去」有關(比起死亡我更喜歡說消失、失去),像是本篇《我想吃掉你的胰臟》以及電影《當男人戀愛時》等。這些書、電影在我看之前都不知道劇情,主角們的消失皆是突然在毫無防備之下被捅了幾刀,一開始很痛,但在整部作品結束之後回頭思考,是不是在某些方面被安慰到了呢?這可能是上天給的溫柔吧,想要用更多人的失去來教導我怎麼面對這些痛。除了書和電影和太魯閣事件,四月過得忙碌卻又安插著好多意外,像是老爺進急診室、電腦突然報銷、狗狗來中途等,看似事小但卻讓心情上上下下的。
回到正題,來講講這本書:《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對它最一開始的記憶是18年的時候出的電影版,那時候對於這個名字非常不以為然,覺得取這種名字到底誰會有興趣?直到最近朋友在限時動態分享了她讀完這本書的心得,說非常非常好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被燒到,立刻上網買了它,在完全不知道內容再說什麼的情況下就這麼讀下去了。結果和預期的一樣,好好看!也看得我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可能本身就對生死這種議題特別有感,又尤其是在最近。
以下想特別提出三個點來說:(有雷)
一、
首先是面對死亡的態度,小櫻實在是太令人心疼了。身為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高中生,卻被宣判死期將近,但為了不要讓與同學相處的美好消失因而裝沒事一樣隻字不提自己生病的事,我在想換作是我應該不會這麼做吧。我應該是恨不得全世界知道我生了病,然後希望大家好好來跟我道別,不過在能接納與道別前應該還會有很長一段時間自暴自棄與怨天尤人,總之我沒有思考過生了病後還會想要繼續「正常」的生活。還有再以另一個方向來說,雖然生病的人很可憐,但我認為這樣隱滿病情滿自私的。如果至親生病了,誰都希望能幫忙分擔或是盡可能陪在他身邊,如果一直到去世後才發現對方的以久病纏身,留下來的人都會遺憾吧。寫到這裡,我回過頭來想想好像這樣也是另一種自私,是站在健康的人的角度的自私。好吧我想這題沒有絕對的答案,還是尊重病人好了。
不過小櫻自己也坦承其實內心還是害怕的不得了,而她和志賀在一起時不斷地開自己生病的玩笑,這樣對比起來又更令人同情(雖然那些自嘲有的真的滿好笑的)。和喜劇演員一樣,外表看起來有多堅強,摘掉那面面具後心就有多脆弱。
二、
再來想要探討的是書中男主角一直不具名的寫法,我想是和沒有名份有關。這樣的解析是我在看了其他人的讀後感中發現的,我覺得這點很有趣,所以也想在這邊講看看。我認為小櫻快死了,還來不及去愛村上,因此他們在故事中沒有明確的表達愛,作者透過「不具名」的手法將之表述出來,讓我想到以前農人總說「不要幫農場的動物取名,取了名就會帶有感情」。然而他們兩人對於彼此的愛(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我們都可以在情節發展中淺而易見。一個沒有未來的她,遇見沒有名字的他,充滿的盡是遺憾。
三、(有雷!)
最後想要討論的是作者賦予小櫻死亡的方式,並不是讀者意料之內的因病過世,而是在該過世前以意外的方式去世,以故事的趣味性來說我滿喜歡的,但在閱讀的當下不免暗自咒罵作者的心未免太狠。利用殺人魔來將小櫻的生命帶走,以點出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確切來說在心跳尚未停止之前,是8歲、58歲還是88歲的人都有可能死亡,沒有誰「應該先死」。換個角度說,小櫻這樣可以算是個幸運的人嗎?對於殺人魔來說,他殺掉的只是一位少女,但這位少女恰巧以別的原因在完成人生遺願,所以比起其他無辜的受害者,她至少做了些許的善終。我們以全知的角度閱讀,因此覺得小櫻某部分來說是幸運的,但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我們可以做到的就是盡量不留遺憾,把每一天都像最後一天在過。這句話可能聽過很多遍,我也時時拿它來提醒自己,做起來卻不是很容易啊。
總歸來說,這本小説我非常喜歡,是非常可以推薦給他人也不怕雷到的輕小說。電影版具象化了故事的內容,雖然沒有書本細膩,內容也有稍作修改,但是依舊是一部好的小品,回想起拍攝畫面讓我想起套過粉色柔焦濾鏡的日本的夏天。
這篇文章獻給我永遠的好朋友Annie,恰好想到粉紅色的日本我也會想到妳,願妳在世界的另一邊依舊閃亮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