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所|英國研究所申請經驗分享!這樣馬馬虎虎就上了⋯⋯?

Ien Lin
12 min readJun 2, 2022

--

好久沒有來寫文章了,前陣子在新加坡的那些日子不知道要怎麼整理出來,索性先來寫一點有用的東西。

最近英國研究所的申請終於告一段落了,在申請的時候雖然都是自己來,但當然還是收到非常多人的幫助,所以想在這邊把我的一些經驗和過程整理出來分享給更多人!我覺得最難的就是踏出第一步,一切開始著手後自己就會逼自己完成了。

目錄

  1. 結果:背景資料+申請結果
  2. 前言:申請動機+心態
  3. 如何申請:申請時程+經驗
  4. 結語

結果

首先大致說一下我自己的背景,讓大家先有個底是怎麼樣的成績可以申請到什麼學校。我覺得我本身沒有什麼特別出眾的地方,完全不知道校方的評斷標準是什麼,能上好學校大概就是運氣?

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成績|82.39
雅思|1- L9 R9 W6 S6.5 O7.5 // 2- L9 R8.5 W6.5 S8 O8
實習|2020 康泰納仕綜合媒體 (VOGUE, GQ) 影音部實習生、2021台北電影節媒宣實習生、2021 Ninja+ 社群濾鏡事務所內容營運實習生
交換|2014 台北市教育局國際交換學生、2019 義大利都靈大學交換學生

我申請的校系非常零散,一共投了7間學校14個系,以下是我的最終結果:

✅ 錄取
UCL — MA Digital Media: Critic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MA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eeds — MA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Market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Leeds — MA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
Goldsmiths — MA Digital Journalism
Goldsmiths — MA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 拒絕
LSE — MSc in Strategic Communications
LSE — MSc in Social and Public Communication
KCL — Digital Marketing MS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MA International Fashion Marketing
University of Glasgow — Media, 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MSc (大學專業不符合)
Leeds — MA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大學專業不符合)
Cardiff — MA Journalism,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Goldsmiths — MA Promotional Media: Public Relations,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

前言

背景交代完畢,現在來說說為什麼我想去英國讀書。其實原因沒有很負責任,就是疫情在台灣太久了想出國看看,出國讀書感覺是最快也最簡單的辦法?至於選擇英國的原因有四:1. 英文授課(我覺得這在讀傳播領域尤為重要)2. 課程只有一年(等於學費生活費再怎麼貴都是美國的一半而已)3. 英國現在多給學生兩年的工作簽(畢業後可多待兩年!)4. 不用考gre, gmat(我數學真的很爛)因為這些條件都優於美國,所以我打從一開始就瞄準英國,一間美國的學校都沒有申請。

至於選校系我也覺得我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我當時就只是想說都投投看,上了再考慮,因此是在沒有確認好我到底想要讀什麼的前提下申請的。不得不說傳播這塊領域太大也太有趣了,有很多我想嘗試的事,但是同時也不知道我到底適合哪些事情,其實很羨慕那些有明確目標、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人。我原本大學的時候就是規劃要出國繼續讀書的話要先工作一年,確定好要讀什麼在申請,但疫情這一年待在台灣還是挺茫然的,也還沒找到所謂的目標。總之既然都要花錢讀研究所了,還是建議大家知道自己要什麼再申請才不會浪費錢。

如何申請?

先來個 disclaimer:我申請的時候就是 go with the flow 沒有特別做什麼規劃,以下是後來我整理出來自己的順序,並不是所謂最好的順序,大家就參考就好。

選系 > SOP, CV, 推薦信 公版 > 確定校系> 申請資料依校系做調整 > 投遞 > 考雅思 > 放榜

選系:五、六月
最首要要決定的當然是要讀什麼領域,可以先瀏覽頂尖或有聽說過、有興趣的學校的網頁,或是 QS 排名那些。在選校或選系的時候我滿建議可以詢問一下師長或前輩,如果有代辦的話就很有用,他們會依照你的需求去篩選學校並給予建議,像是你的領域什麼學校有名,最後也會列表把各校系清清楚楚列出來與你討論。

SOP, CV, 推薦信 公版:七到九月
確認完畢領域後就可以來準備申請資料了。如同申請大學一樣要準備備審資料,內容不外乎是:SOP(statement of pupose 自傳+申請動機)、CV(履歷)和推薦信這三個。

CV 就是履歷,把自己過往做過什麼事情清楚地列上去即可。排版要正式不要花俏,也不用附上照片,字體選 times new roman 那種。每一個大項下面可以加一兩行說明,盡量一頁就好,兩頁是極限。

SOP 是我覺得最麻煩的部分,它是你的自傳,但同時也要放入申請動機。我個人認為 SOP 是學校評斷是否錄取你的一個很大的標準,所以 SOP 一定要寫好、寫漂亮才行。一開始在寫 SOP 的時候會非常沒有頭緒,我的建議是可以先google自己的科系的 SOP 範例作為參考,這邊當然不是要抄襲,而是多閱讀別人的範例可以很快地抓到大概要往哪個方向下手。

我的寫作不是很好,因此我寫了一個版本後有請認識的美國哥哥幫我做修改。因為他已經讀到博士了,也是土生土長的 ABC,非常熟悉國外這種申請的文章該怎麼寫,所以給了我非常多的建議,真的很謝謝他!(在這邊 shout out to Chris)我覺得大家可以看看身邊的人有沒有這樣的朋友可以幫你過一次 SOP,不然就是找代辦機構、補習班等等的老師幫忙看,要收費的話我也覺得這個錢是不能省的。但是對方也不能只有英文而已,更要熟悉英美這樣的申請書該怎麼樣寫,才能抓住那些審核教授的眼睛。

推薦信我有三份:兩份來自系上的教授(其中一位是系主任),另一份是之前實習公司(康泰納仕影音部)的主管。教授的部分可以找自己較熟悉的老師,所以大學時期跟某些教授混熟還是相當必要的,而能有主管幫忙寫推薦信是實習的優點之一!有些老師或主管會想要我們自己寫好請他簽名,這樣也是可以的。格式方面底部壓學校校徽、公司 logo(或放在推薦信的標題上面),下方推薦人親簽外還要附上他的 title 及聯絡資訊(包含信箱、電話)。

有些比較嚴格的學校是會在學生申請完後,系統會寄信給申請人自己上傳推薦信,這時候就要附上老師或主管的學校(.edu)、公司信箱,並且需要多多盯老師上傳的進度。另外,有些人的推薦信會靠關係找一些業界的大佬,我原本也有想過這麼做,但是我看網路上很多人不是很推薦這樣,我後來就沒有了,所以也不知道這樣做到底好不好。

確定校系:九、十月

我把確定校系放在這裡其實有點怪,像我前面講的,其實ㄋ應該很早就要確定好自己的想法後再去讀研究所。我做了一個表格把校系、學費、地點、GPA、雅思成績以及網址等都放進去,然後慢慢研究各個校系的差異,不過如果有代辦的話他們會在一開始就幫你把這個表格做好。我覺得這個表格實在非常必要,這樣可以更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以及需要做什麼準備。

申請資料調整:九、十月

當確定好要投哪幾個校系之後,申請資料就要依照各校系做調整。我自己申請的校系其實有很多不同類別,像是行銷、新聞等,所以有稍微調整 SOP 內容。我朋友申請的都是差不多類型的科系,只要把校名等換掉即可,偶爾還要依照校系規定更改字數。CV 和推薦信大致不用動,另外有的校系可能特別要交別的檔案(像是作品集之類的),這邊要再多加留意。

投遞申請:十月到十二月

大約九月十月開始學校會陸續開放申請,這時候要多多關注一下各系的網站,建議是一開放就投機會比較大。其實申請並不難,進到校系網站後點 apply,申辦帳號再依照它需要的東西一一上傳即可。通常申請送出後系統都會寄確認信到信箱,收到之後就可以慢慢等結果了!

我九月還在慢慢改SOP,沒記錯的話到十、十一月才開始申請,一路申請到隔年一、二月還陸陸續續投遞。

考雅思:八月、三月

英國研究所最好的地方就是英文能力並不會當成申請的評斷標準,僅僅是作為一個合格的工具、門檻而已,意思就是說只要有達到標準即可,甚至可以等到收到錄取書(conditional offer),再上傳。這樣的做法我一開始很不能理解,也覺得我不能用英文成績來加分有點可惜,但總之英文檢定的壓力比較小了一點。

英國雅思和托福都接受,可以看自己比較習慣哪個考試去考,我個人是覺得雅思比較簡單一些(記得雅思是學術組不要報錯了)。我建議最晚三四月就要考完且考到需要的成績,因為常常 conditional offer 給出來後會要一個月內上傳成績,這時候才去考會太趕。

雅思我考了兩次,畢業後的那兩個月斷斷續續寫了幾回模考,在八月初考了第一次。聽讀的成績不得不說高得令我意外(9),但是口說似乎是失常了沒有考得很好(6.5),而寫作我本來就不好,拿這樣的成績(6)只能說剛好而已。但是我申請的學校很多都不能低於6.5,於是隔年三月在 Manchester 錄取以後又匆匆考了一次,這次我有特別加強寫作的部分找老師上課,最終還是因為時間太趕沒有做好準備而沒有考到理想成績。

考雅思我沒有什麼技巧能分享,就是多寫一點模考!一開始可以各項可以分開做,但是接近考試的時候要四個連著做個幾回,畢竟真正考試的時候不會給你時間休息。

我的小心得:
聽 —— 聽力一開始幾乎都是日常的對話,只要細心一點把你聽到什麼好好寫下來即可。稍微比較難的會是後面 lecture 的部分,但也是平常心慢慢聽就好,努力聽關鍵字的同時也要試著理解內容
讀 —— 讀一共有三篇,很常、很多、很煩,只能靜下心慢慢來。測驗有很多種題型,多做一點可以熟悉你哪種題型最不擅長並多做加強,最煩的是還有填空題,但是答案幾乎都會在文章中,所以不用擔心拼字的部分,但要注意時態那些。
寫 —— 雅思的寫作其實有標準的公式,其實只要抓到訣竅就比較容易寫了,我覺得去上那些雅思寫作班應該會很有用。我後來花不少時間上網看範例,甚至背了很多可以在開頭結尾用的句子。
說 —— 我建議找一位朋友問你問題跟你一起練,才不會考試的時候面對真人感到害怕,在說的時候就盡量不要停一直說到考官制止你。

資源網站推薦:
雅思哥 —— 軟體很醜很難用,但是是最貼近官方考試的網站。題庫會一直更新,之前上課的老師說真的很多內容跟官方考試一模一樣,尤其是口說的部分!
Ielts Online Test —— 比較好用也比較漂亮的軟體,如果要寫單項測驗的話我會用這個網站
Preparation for Ielts —— 上面有很多寫作的範本可以看,我坐車或有閒暇時間就會上去逛逛多讀一點別人的範例

台北的雅思考場有 IDP 和 British Concil 兩個單位,我兩個都去考過了。就我的經驗來說,IDP 的考卷比較簡單,但是口說老師給我滿低分的,而在 British Concil 考試時外面有超大聲的麋先生的音樂,不知道是在辦演唱會還是怎樣,讓我很不能專心。但這一切都還是看運氣,兩個機構感覺整體起來差不多。

放榜

最後就是慢慢等放榜~我第一間拿到的學校是里茲 MA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1月中出來的。據說越好的學校會越晚放榜,像是我的 UCL 是到五月中才有結果,KCL 甚至還無聲無息,不過我朋友的 KCL 三月多就錄取了,可能和科系有關。好消息是無論有沒有錄取學校都會告知,所以大家就靜候佳音。如果獲得的是 conditional offer 代表有的標準並沒有達到,例如還沒附上大學畢業證書或是雅思成績等,這時候在時限內上傳所需文件可以獲得 unconditional offer,代表正式錄取了!記得要在期限內 accept offer 並繳交保證金!

UCL: MA Digital Media: Critical Studies (conditional offer)
UCL: MA Digital Media: Critical Studies (unconditional offer)

結語

要怎麼下結語呢,感覺這篇文章就真的是經驗分享而已,好像沒有什麼實質幫助⋯⋯ 但是還是很感謝所有人的幫忙,包含我一直詢問建議的老師、之前詢問過校系的代辦人員、幫我寫推薦信的老師和主管、借我看他 CV 範本的小孔、修改我 sop 的 Chris、跟我一起努力的周周和周周媽媽,以及被我煩過的所有朋友⋯⋯ 最重要的還是我的家人給我無條件的支持以及最大的自由,還有我自己這麼衝動的個性。好像在說什麼得獎感言ㄛ,總之就是希望我有在對的方向努力,然後希望我能早日找到未來的方向,有個美好的人生🥲🥲🥲

--

--

Ien Lin
Ien Lin

Written by Ien Lin

some beautiful moments on the road. check out @ienstagram_ for more

Responses (4)